首页
关于我们
简介
愿景使命
科学委员会
理事(荣誉)
机构理事(荣誉)
青年理事会(荣誉)
YOSIA
重要活动
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峰会
理解未来科学讲座
闭门耕
未来·局
YOSIA Webinar
峰会&论坛
未来资讯
未来新闻
媒体报道
AI+科学系列
联系我们
合作支持
媒体支持
学术合作机构
志愿者报名
实习生报名
全职工作
联系我们
EN
Previous
Next
1
2
3
4
5
6
Previous
Next
1
2
3
4
5
6
最新资讯
未来新闻
媒体报道
AI+科学系列
年份:
ALL
ALL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媒体报道
2023-01-06
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刚:再给些时间,“奥数强国”一定能变成“数学强国”
数学是人类探索认识边界过程中最基础的学科,可以说,数学是一切科学技术的基础,有着独一无二的作用。数学学科训练的是科学的思维方式、推理方式,这对人们科学认识问题至关重要。
分享
媒体报道
2022-12-09
专访知名物理学家丁洪:回国十五年 见证中国科技发展速度
“中国的科技水平进步很快,科技人才也越来越多。”回国15年,这是凝聚态物理学家、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李政道讲席教授丁洪对国内科研发展最大的感受。
分享
媒体报道
2022-12-07
专访葛健|寻找另一个地球,需要中国亿万富豪们
“我们的搭载小卫星也可以叫微信,如果马化腾愿意资助的话。”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讲席教授葛健说,葛健将作为主讲嘉宾出席11月26日举行的2022未来科学大奖周科学峰会。
分享
媒体报道
2022-12-07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东辉:希望大众更加关注、了解基础科学
24日,2022未来科学大奖周在京开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东辉作为论坛嘉宾接受新华网采访。
分享
媒体报道
2022-12-07
中科院院士张东辉:中国近10年科研水平飞速提升 未来获诺奖科学家将不断涌现
2022未来科学大奖周前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东辉接受广州日报记者采访。张东辉介绍,我国在分子反应动力学领域的研究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的发展不仅提高我们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也推动着国防、生命健康、能源、大气环境、深空探测等领域的研究和技术发展。
分享
媒体报道
2022-12-01
北大前校长林建华:打开教育的边界
为什么要打开教育的边界?实际上,影响教育的边界已经打开了。高等教育和大学的神秘感已经失去了,更多人接受过高等教育,也自认为懂教育。不过,高等教育要比人们的想象要复杂的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是很复杂和艰巨的。
分享
媒体报道
2022-11-26
首席科学家李菂解读“中国天眼”:探索更多遥远星河的可能
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样本、发现660余颗脉冲星……未来,FAST还将带给人类哪些惊喜?近日,在2022未来科学大奖周活动间隙,《天目Tech+》跟“中国天眼”FAST的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菂聊了聊。
分享
媒体报道
2022-11-23
专访郑倩|“世界巨眼”SKA开建一年多 中国科学家做了哪些努力?
宇宙中的星系历经了怎样的演化?地外文明是否真的存在?自古以来,人类对浩瀚宇宙的好奇与探索从未停止。
分享
媒体报道
2022-11-20
专访郑倩|助力探测宇宙第一缕曙光,上海天文台团队专攻观测数据处理,揭秘宇宙黎明和再电离探测
抬头看星星,是人类最古老也最为自然的行动。从古代观星确定方位、指导农事生产,到现代用高精度观测设备开展天文观测和研究,人们对探索未知的渴望和揭秘宇宙的追寻始终不曾停息。根据大爆炸宇宙论,宇宙诞生于一种极高温度和密度的状态,经过不停的膨胀和冷却,逐渐进入一个仅有氢原子和少数氦原子组成的气体、并且没有任何可见光出现的“黑暗时期”。数亿年后,第一批发光天体的产生和形成为宇宙带来第一缕曙光,气体中的氢原子
分享
媒体报道
2022-07-08
陈云霁:深度学习勇攻坚,云霁初开创新篇
原始性创新,是攀登科学高峰的必由之路,更是一个艰难的突破过程。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未来论坛青年科学家陈云霁看来,原始性创新就是在科研中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去解决未知的科学问题。他从2008年决定开展人工智能和芯片设计的交叉研究。最初不管是在国际还是国内的科研领域,都不太看好这一方向的前景。而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陈云霁决心带领团队,探索这一少有人问津的领域。功夫不负有心
分享
媒体报道
2022-05-09
AI+生物学计算应用愈加广泛,科学家使用深度学习不断实现更高水平蛋白质结构预测
蛋白质结构预测属于生物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而 AI 中的深度学习能够帮助其上到一个新的台阶。研究人员只需要提供输入和输出的数据,就能训练出自主学习预测过程的深度学习模型。不过,这类模型往往非常庞大,参数数量能达到上亿个,人脑很难真正理解如此复杂的模型,只能从直观上对其有一定的理解,做不到定量分析模型。
分享
媒体报道
2022-05-09
专访许锦波:预测蛋白质结构二十余载,这条路如何从冷清到热闹
DNA储存着我们的遗传信息,然而在细胞中真正执行功能的是蛋白质。每个蛋白质的氨基酸链扭曲、折叠、缠绕成复杂的结构,“看清”它们的结构对理解其功能至关重要。但想要破解这种结构通常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有些甚至难以完成。
分享
«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