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东辉:希望大众更加关注、了解基础科学
媒体报道     2022.12.0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1月24日电 24日,2022未来科学大奖周在京开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东辉作为论坛嘉宾接受新华网采访。

        问:未来科学大奖活动已举办7届,您认为, 这种社会性的科学奖项对培养科研工作者专注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张东辉:现代科学研究是一个非常庞大复杂的工程。如果没有无数科技工作者的默默贡献、奉献,就很难产生许多惊天动地的科学发现。所以我觉得社会对科学研究的认可和关注,不能一直停留在介绍一些人们比较容易理解的科学发现,也要关注众多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工作者和他们的工作,而未来科学大奖正真是我们社会对基础研究越来越关注的一个重要表现。

        未来科学大奖是一个荣誉,从历届获奖人来看,可以被看作是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奖项之一,荣获奖项不仅是对获奖人的肯定,也是对相关领域研究的肯定和激励。我国有不少重要科技类奖项,但我认为,这种社会性质的科学大奖在某些方面更能吸引科研工作者的关注,让科研工作者知道社会对基础研究的认可,从而鼓励科技工作者更专注自己的研究工作,助力促进我国科技研究的发展。

        问:您觉得未来科学大奖为推动科普事业发展带来了哪些实质性的积极作用?科学家在其中担任着怎样的角色?

        张东辉:未来科学大奖对推动我国科普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大奖组委会特别关注科普工作,组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介绍获奖人以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展示获奖人的成长之路,工作生活情况,以及他们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和追求。这不仅将让人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获奖人的前沿研究工作,也引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帮助大家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

        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契机,充分利用这个有影响力的平台,做各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向广大民众,特别是年轻的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介绍我们的研究工作,分享我们的经历体会,让他们了解我们从科研实践中获得的乐趣,以此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鼓励更多年轻人投身科学研究。

        问:在您回国的这十几年时间里,您认为中国的科学领域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张东辉:我认为这十几年来我国在基础研究方面的进步是非常巨大的。一个很好的指标就是在《Science》、《Nature》等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数量,虽然这不一定十分科学,但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我国基础研究的发展。2006年,我在杨学明老师的带领下发表了我们回国工作的第一篇《Science》文章。那时候能以国内第一单位在《Science》发表的工作还是很少的,而现在国内研究机构在《Science》、《Nature》上发表的文章就非常多了,这些年增加了很多倍。这个变化是非常明显的,我觉得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们的科研水平确实大幅提高了。

        问:在您带领团队向分子反应动力学领域这种最前沿的科学难题发起冲击的过程中,您对科学研究和科研创新的本质有哪些体会?

        张东辉:科学研究是非常神圣的,人类所有物质方面的进步都是建立在科学发展之上的,我们能享受现在这样的生活,完全是我们人类发现自然并改造自然的结果。同时,科学的美感也不能忽视,人类为什么能发现自然并改造自然?是因为我们对所有的一切未知都充满好奇,并会去思考、去研究其背后的道理。人类早期的科学研究可以说是从研究行星的运动规律开始的,即使到现在这些行星的运动和我们的生活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但研究却孕育了经典力学,使人类在走上了科学快速发展的道路。

        正因为如此,我觉得我们能有机会通过科学研究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是非常幸运和幸福的。对我们这个领域来说,我们想知道原子分子到底是如何发生化学反应的,是否有什么新奇现象,有我们还不知道的规律,是否能有效地控制化学反应。为在理论上精确研究越来越复杂的化学反应,我们就必须发展更好更有效的方法。我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努力,不断提高我们对化学反应研究的本领,不断扩展我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边界,为人类知识大厦的建设添砖加瓦。

原文链接:http://www.news.cn/science/2022-11/24/c_1310679318.htm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