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科学大奖,让中国科学家走入世界科研舞台中央
未来新闻     2017.12.15

 

10月29日晚,“2017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暨未来论坛年会”在北京中国大饭店盛大召开。29日下午,2017未来论坛全体大会正式召开,未来论坛理事会轮值主席徐小平的致辞以及2016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James Fraser Stoddart的主旨演讲开启了大会的帷幕。众多科学家、学者、企业家集聚一趟,共同感受科学给与未来的力量。随着主持人的介绍,“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位2017未来科学大奖的获奖者施一公、潘建伟、许晨阳在在数千名参会者热烈的掌声和聚光灯中一一登台。

通过三段纪录短片,大会快速清晰的介绍了2017未来科学大奖三位获奖人的获奖原因及举世瞩目的卓越成绩,短片结束,获奖者分别就各自研究领域为现场大众进行了细致的讲解。


H13A1898.jpg

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奖者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因在解析真核信使RNA剪接体这一关键复合物的结构,揭示活性部位及分子层面机理做出的重大贡献而获此大奖。在结构生物学领域,剪接体结构解析被公认为是重大的科研难题。RNA剪接是生物学中心法则执行过程中极其关键复杂的一步,该过程不论是在单细胞的酵母中,还是在更为复杂的人体中,都是由一种巨大的蛋白复合物来执行,它就是剪接体。施一公说,我是一个结构生物学家,无论是宇宙的结构,还是我们身体内每一个细胞的微观结构,都要眼见为实。一个医生如果不了解疾病和器官的结构,就不可能对症下药,也就不可能决定手术方案。同样道理,作为结构生物学家如果不了解每一个蛋白分子的空间三维结构,也就无法清楚地理解细胞内的生命过程是如何发生的。施一公现场通过图像为听众做了形象而详尽的讲解,最后他高兴地表示,目前团队的剪接体研究已经进入了新阶段,相信一年之内可以对人源剪接体的工作机制研究地更加透彻。将来经过对剪接体进一步的研究,尤其是对相关疾病致病机理的研究,会对这些疾病的药物研发有很大帮助。施一公说,我在想,也许有一天我们对人源剪接体的结构解析,也可用于人类制药,用来改善人类的健康。


H13A2003.jpg

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奖者潘建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作为量子信息实验领域的领军人物,因在量子光学技术方面的创造性贡献,成为了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得者。现场,潘建伟分享了他的科学研究工作,他首先为听众带来的,是一种哲学性的思考,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潘建伟接着讲述了科学的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的人类认知变革。特别是,量子力学的建立,不仅催生了现代信息技术,人类也得以能够解释宇宙和人类自身的起源了。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后,经典信息技术也面临着信息安全和计算能力的重大瓶颈。在对量子物理基本原理的实验检验中,人们发展起来了量子调控技术,从而产生了量子信息技术,为解决经典信息技术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量子通信提供了原理上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计算将带来计算能力的飞跃。最后,潘建伟对量子信息科技做了展望。在量子通信方面,希望形成全球化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同时在此基础上发展新一代的高效时频传输技术;在量子计算方面,希望能实现一百个量子比特的相关操纵,这对于某一些特定问题的计算和求解,就能够达到全球计算能力总和的一百万倍,同时可以揭示高温超导和高效氮固化等的机制,指导相关产业。潘建伟最后说,量子力学和意识产生可能是有关系的,所以量子计算也许在将来对人类意识的来源研究也能够做一些相关的工作。


H13A2091.jpg

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者许晨阳


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博雅讲席教授许晨阳作为首届“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得者,在双有理代数几何学上作出了极其深刻的贡献。许晨阳分享了数学领域对语言的思考,他说,数学作为我们理解世界深刻规律的基本语言是客观的,是广义的,数学家是发现数学的人,而非创造数学。许晨阳向在场听众介绍了代数几何,介绍了有名的费马大定理,他的讲话充满张力和热情,最后他说到了他研究的双有理几何,他认为,双有理几何中的核心--极小模型纲领是尝试把任意解空间去分解成基本模块,每一个模块分正负或平坦弯曲,称为极小模型。许晨阳说,理解了这三种特殊类型,便可以利用极小模型理解一般解的空间,像玩乐高积木一样,这三种空间像三种基本的模块,极小模型纲领就是理解怎么把一般的空间分解成这三种基本模块。明年,许晨阳将赴美国任教,现场他表示,虽然觉得在北大发展也很好,但是还是希望去全世界顶尖的学校去看一看。现在中国不光要提升自己的代数几何实力,也需要在国际方面有更多的话语权,赴美任教一方面要提升自己的研究事业,另一方面帮助国际代数几何届和中国代数几何的研究者们更好的交流。

当晚,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所有嘉宾在众多媒体和上千名观众的热切期盼下逐一步入2017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的科学殿堂。

在颁奖典礼庄重而神圣的领奖台上,未来论坛为三位获奖人颁发了极其独特和意义深重的证书和奖杯。施一公、潘建伟、许晨阳分别发表了获奖感言,感谢家人、感谢团队、感谢未来论坛,最后,他们不约而同的感谢了这个大时代,是时代造就了他们三位科学家取得如此成就。他们的感言无一不让听众们深受触动,更让现场热爱科学的孩子们受到了鼓舞和启发。正如未来论坛理事会轮职主席徐小平在开幕式致词中表示的那样,未来科学大奖绝不仅仅是一个奖项,他寄托着理想和希望,希望让获奖科学家们成为一代青年心中的明星与偶像。每一位获得科学大奖的科学家,都在用他们的这份荣誉诉说着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以科学为终级追求的人生会获得人们赞美和时代崇敬。未来科学大奖就是要鼓励青年人,把科学当做青春和梦想的终身事业,让科学成为更多人一生的职业选择。


5K9A1595.jpg

未来论坛理事、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未来科学大奖获奖人、未来科学大奖捐赠人合影


未来科学大奖由未来论坛发起设立,旨在奖励在中国内地(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取得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让科学家成为偶像,成为公众学习的榜样。评奖过程实行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则,保持评奖的独立性,杜绝任何组织或者个人超越本章程对评奖过程进行干涉,对科研成果产生巨大国际影响、科研工作具有原创性、长期重要性或经过了时间考验且工作主要在中国内地(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完成的科研工作者进行表彰。

    本届颁奖典礼暨未来论坛年会,共有2000多位来宾到场,通过爱奇艺、凤凰网、澎湃新闻、腾讯网、网易、新浪网、优酷等媒体观看直播及回放的观众逾700万人。截止目前,超过100多家媒体对活动进行了全方位报道,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北京卫视、东方卫视、第一财经电视等十余家党媒、央媒做出了深度评析,平面及网络媒体总发稿量超过5000篇。社会各界给予广泛关注、高度评价。

让科学发声,与未来同行。青少年就是科学的未来,本次活动全国百万青少年参与了线上交流,数十名学生代表现场与2017年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对话。这些对话,不仅让人们认识到基础科学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激发了无数青少年对基础科学研究的信心和激情,给予我们无限的希望。


分享
摘要
0月29日晚,“2017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暨未来论坛年会”在北京中国大饭店盛大召开。29日下午,2017未来论坛全体大会正式召开,未来论坛理事会轮值主席徐小平的致辞以及2016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James Fraser Stoddart的主旨演讲开启了大会的帷幕。众多科学家、学者、企业家集聚一趟,共同感受科学给与未来的力量。随着主持人的介绍,“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位2017未来科学大奖的获奖者施一公、潘建伟、许晨阳在在数千名参会者热烈的掌声和聚光灯中一一登台。